iBHE校友面对面 | 李鹏、代祥松:光学成像助力眼科医疗,应用导向挖掘行业热点

发布者:iBHE发布时间:2025-05-07浏览次数:10

iBHE的成长过程中

每一位校友都是独特的星辰

他们或已成为行业先锋

或在创新道路上不断求索

他们的故事传递着iBHE力量

让我们走进“iBHE校友面对面”栏目

开启与他们的真实对话



李鹏,生物医药与健康工程研究院(iBHE2007届校友,代祥松,生物医药与健康工程研究院(iBHE2008届校友,两人先后加入莫廷医疗,以负责人的身份,助力眼科OCT设备研发,推动国产医疗器械向高层次迈进。


记者:从清华物理系完成本科学业,在何永红老师的指导下开始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是如何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的?李鹏:何永红老师当时作为光学方向的专家刚刚回国,实验室也处于起步阶段,我结合自己对光学成像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的兴趣点,以及本科的时候就对OCT(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有一定了解,就加入了光学检测与成像实验室课题组。确定研究课题方向之前,我把OCT在国际上的研究热点都了解了一遍,决定专注频域OCT。到了研究生阶段后期,我发现眼科诊断应用OCT是一个比较有市场的方向。


李鹏在实验室开展研究


当时围绕OCT的研究大致分为方法学和应用两大块,作为物理系的学生,我也想做OCT技术上的优化,但在对领域进行了较全面了解之后,发现OCT虽然作为当时的研究热点,一年有几百篇相关论文,但其中研究方法改进的论文在逐年减少,有关应用的文章逐年增加。OCT的主要应用领域有皮肤、眼科、心血管等,在这其中又有将近80%的文章是眼科应用方向的,那么最大的市场肯定在眼科,最终我把研究方向确定为眼科频域OCT

记者:在眼科OCT技术的研究中遇到了什么挑战?

李鹏:确定方向的过程中也和老师们产生过分歧,因为从创新的角度来说,眼科OCT已经有很多进入应用的研究成果和产品了,有新颖性不足的风险。当时我们也想过把OCT扩展到其他应用领域和场景,比如美容、化妆品等等。但不管做什么,我们的目标还是“落地”,也就是最终要形成商品。新颖的方向值得尝试,但需要承认,大部分人在研究的确实可能是更有前景的方向。因此我最终以眼科OCT设备研究为毕业课题的方向。

最近跟何永红老师交流时,何老师也提到,不要对某一个细分方向市场的占有率过于执着,反而在一个足够大的市场里做出更令人满意的产品总能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前景可能更广阔。

记者:研究生时期得到了怎样的训练,遇到过哪些难题?得到了什么帮助?

代祥松:研究生时期遇到的困难主要有两个。第一是选题的波折。我刚开始在马辉老师的指导下用偏振成像方法进行皮肤癌的研究,逐渐发现这个方向在学术上很新颖,但因为皮肤癌在亚洲人群的患病率比其他人群都低,并且恶性程度比较低,病程发展慢,并不适合作为以实际应用为导向的研究课题。


代祥松研究生时期


马老师也非常开明,他让我自己思考选题,后来我发现李鹏师兄所专注的OCT是一个应用背景很强的方向。经过漫长的调研,我把偏振和OCT结合起来,最终以偏振敏感OCT作为我的课题。很幸运,在这个过程中马辉老师和何永红老师都给予了我很多支持和帮助。第二个困难是偏振敏感OCT的系统搭建。传统OCT系统基于光纤耦合器,封装和维护难度比较小;而偏振敏感OCT需要自由空间光路(非光纤),要把整个光路系统在真实空间中搭建起来。当时在光学元件的采购和匹配、光路搭建上都花了很多精力。在偏振 OCT这个课题上,李鹏师兄给了我很多的指导,他的频域 OCT这方面的工作成果也给了我很大助力。


2006224日,课题组与王大中院士(二排左三)合影(马辉老师:二排左二;何永红老师:二排左五;李鹏:二排左四;代祥松:二排右二)


记者:教育背景对你们的职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李鹏:我认为我拥有的清华工科背景对做实业很有帮助。无论是本科时经历的金工实习,还是在深圳能体会到的做企业的氛围,我能体会到学校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现在有很多学生是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的,直接去解决企业的问题,或是工程硕士/博士。从国家层面来讨论,我们很多方面需要追赶,需要大量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生,也有与企业深度合作的导师在推动这个方向。

李鹏(右一)在日本工作研讨


代祥松:我的感触是,我们在学校学的东西是具有技术先进性的,这在工作中是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果所学的正好有比较强的应用背景,而且能够在工作场景中得到应用,对于用人单位来说是非常大的帮助,对于创业也是。这是学校为同学们赋能。第二是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对应用研究的支持。我研究题目的转变完全基于应用,不论是老师还是同学,对应用很看重,这也是我们今后学以致用的基础。第三是开放的实验室氛围和老师们对学生意愿的尊重。只要你踏踏实实完成毕业要求,想清楚个人的发展,老师们都很支持,我也得益于这种开放的氛围。在清华的硕士阶段虽然只有两年半的学习时间,但是从选题调研、完成课题,我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这些训练在我参加工作后的各个场合都发挥了作用。


代祥松在韩国首尔圣母医院进行设备研究测试


记者:当前,人工智能是大家比较关注的话题,莫廷医疗的“OCT-AI”智能筛查系统已经在现实场景中实现了什么应用呢?

代祥松:我们针对青少年近视防控的相关的产品已经引入了AI。作为医疗设备公司,我们能针对青少年近视防控提供眼健康检查设备,再配备相应的AI应用解读眼睛的健康数据,把检查结果通过小程序反馈给家长,让父母更加积极地参与近视防治。我们对小程序生成结果的解读不是冷冰冰的数据,而是可以具体地描述孩子现在处在什么样的年龄段,这些结果它代表什么意义,需要做什么样的干预。我们的设备能考虑多种近视成因,并且直接或间接地获取眼球数据,AI系统能帮助我们从更多维度监控眼球,预测和评估哪些干预方式是有效的。

记者:从技术到产品市场化,您认为企业与高校的合作对技术研发有怎样的互惠效果?

李鹏:我们和高校课题组已经有一定规模的合作,也是以高效解决问题为导向,目前也有不错的产出。这种合作模式在创新性较强的课题上能够取得更好的结果,一个课题既具有学术价值,也能够帮助企业解决问题,这样的课题对企业是好事,也让我们找到在这个领域具有潜力的研究生,我们也希望看到更多愿意踏踏实实从基层做起的人才。


iBHE师生到莫廷医疗参观实践


记者:眼科医疗器械行业的未来的突破点、市场需求可能是什么?

李鹏:实现国产替代是我们的首要任务。不论是针对“卡脖子”技术,还是从未来的长远规划来看,国产替代都会有很大体量的市场。我们更希望看到国产的医疗器械在医院里越来越多,以前国产的眼科医疗设备占比很低,未来会更多。这也是国家政策引导的趋势,所以作为医疗器械设备商,我们也在积极应对挑战,争取在眼科医疗器械这个赛道上做到最好。

代祥松:中国企业在这个行业的独特竞争优势是基于广大市场的大数据量。因此,发展实用的新兴技术,能够让我们在国内这样大体量的市场里有机会获得更多数据,再通过人工智能的赋能,真正完成医疗器械行业在国际上的超越。现在高端眼科医疗设备以欧美品牌居多,但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方式,我国的产品会取得其他国家所不能够达到的高度,也让传统眼科医疗设备走向更准确、更智能、更易用的新阶段。

记者:能否给研究生学弟学妹们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一些建议?

李鹏:首先不要给自己设限。无论想从事什么行业,无论你的目标现在看起来多么天马行空,只要认定了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就大胆地去做。但是千万不要没有目标,不要颓。第二,尽可能早做规划,不要因为觉得做不成就不努力尝试。越早开始,越可能从容地达到这个目标。第三,不需要盲目追求热点,而应该确立一个能够为你不断带来成就感的长远目标。我认为对于医疗器械行业,做实业也是很好的选择。也许一开始得到的激励相较于一些热点行业会少一些,但长久来看,这样一个非常对经验十分看重的行业对愿意长期耕耘的人是不错的选择。

代祥松:首先,在做研究的阶段,还是要关注应用背景。我们的课题具有学术先进性,但就我的经历来说,如果我当时没有改变研究方向,我现在可能就不会做眼科设备研发。这个方向很不错,回头来看这个选择是对的。第二,珍惜在学校的低成本试错机会。虽然当时我在完成研究生课题期间遇到了很多困难,但实际上它在人生中只是小插曲。所以,以平常心看待这些困难,它们是低成本的试错机会,也是成长的机会,勇敢地克服这些困难,在未来道路上始终能受益。第三,不要拖延。拖延之后紧迫工作带来的兴奋感是会让人上瘾的,但这种工作方式并不能真正锻炼你的能力,也会让你在未来的工作上吃亏。不要盲目相信自己当下的能力,给自己留下“本可以做得更好”的遗憾,给自己更多成长的空间。



采写:蒋雨晴

审核:陈超群、耿洪亚

搜索
您想要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