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7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专项《集成化类器官芯片的合成及应用》项目启动会在国际一期C501会议室举行。
来自项目专家组、主管单位、依托单位以及项目组的近三十位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讨论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前沿突破与创新发展。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副院长刘碧录教授、生物医药与健康工程研究院主持工作副院长邢新会教授出席启动会。启动会由项目负责人马少华副教授主持。
项目启动会现场
刘碧录致辞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副院长刘碧录教授在启动会致辞。刘碧录首先对各位专家长期以来对国际研究生院学科发展的支持与指导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国际研究生院高度重视科研创新,致力于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合成生物学作为高度交叉的前沿学科,涉及多个领域,此次项目启动是国际研究生院践行这一理念的重要举措,相信通过跨学科团队的紧密合作,一定能够攻克类器官芯片合成及应用中的难题,取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成果。
马少华介绍项目总体情况
项目负责人马少华副教授详细介绍了项目总体情况。类器官芯片技术是近年来生物医学领域的重大突破,该技术基于微流控平台,通过构建三维微缩器官模型,精准模拟人体器官的结构与功能,为疾病机制研究、药物开发和个性化医疗提供了革命性的研究工具。项目提出的“集成化”创新理念,通过多器官芯片的系统整合,有望实现人体器官间相互作用的体外模拟,为研究复杂生理病理过程开辟了新途径。
四个子课题负责人进行项目汇报
项目下设四个子课题,分别由马少华副教授(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游尚挺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高等研究院)、徐弢教授(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和李怡芳教授(暨南大学)担任负责人。各子课题负责人围绕研究内容、实施方案、进度安排和研究基础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汇报,展现了项目团队扎实的研究积累和创新的技术路线。
项目专家组由来自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权威学者组成,包括深圳大学张学记教授(组长)、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秦建华教授、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邢新会教授、深圳市人民医院/南方科技大学李富荣教授、中科院深圳先进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戴俊彪教授、清华大学尹航教授以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高等研究院潘挺睿教授。专家组全程听取汇报后,对项目提出了质询和建议。专家组表示,该项目意义重大、团队基础良好、发展前景广阔,同时建议项目紧扣深圳产业特色和发展需求,构建“技术链-产业链”双向对接机制,实现基础研究与应用转化的双重突破。
邢新会代表学科总结发言
邢新会教授代表学科总结发言,强调项目的实施有望提升新药研发效率,降低研发成本,同时推动个性化医疗发展,形成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积极融入深圳市20+8产业战略布局的长远发展,启动深圳市在类器官合成生物学新兴发展领域的关键布局。
此次启动会的成功召开,标志着《集成化类器官芯片的合成及应用》项目正式进入实施阶段,为后续关键技术攻关和临床转化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项目团队表示,将充分吸纳专家建议,加强协同创新,力争在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医学工程交叉领域取得更大突破。
文:山海
摄影:山海、周悦晖
审核:马少华、陈超群、耿洪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