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HE毕业生 | 常雲皓:扎根专业走向多肽产业前沿,不负热爱拓宽人生边界

发布者:iBHE发布时间:2025-07-08浏览次数:10

又一届毕业生从iBHE出发

他们奔赴各自的星辰大海

让我们记录下

那些闪光的成长足迹

独特的专业印记与温暖的师生情谊

聆听毕业生的故事

感受梦想的力量

汲取前行的智慧

这里是属于iBHEer的共同记忆

常雲皓,2025届材料与化工专业硕士毕业生,导师为邢新会教授。在校期间在清华大学SDG马拉松以及首届清华大学职业规划规划大赛等比赛荣获二等奖;所在实践队伍获评2023年寒假社会实践校级铜奖、院级二等奖;在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生物医药与健康工程研究院(iBHE)主办的第二届医药健康工程杯研究生论坛获评最佳口头汇报;荣获2023年、2024年校级综合优秀二等奖学金、清华大学优秀毕业论文。

向生命科学前沿进发

本科是化学专业的常雲皓,研究生阶段选择了具有交叉学科优势的iBHE。在这里,他不仅增进了药物的研发理论知识,也对健康中国战略中功能食品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邢新会教授的指引下,他向蛋白质工程生物活性肽前沿进发,逐步开始了药食同源领域的产业实践。对于自己的研究方向,常雲皓说:

 “大鲵养殖是我国生物活性肽资源的重要来源,经过前期调研,我逐渐将将研究方向聚焦在大鲵体内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活性肽研究上,这也是我课题创新性和使用价值的来源。”

摸索细节,精益求精

接触新领域的开始总是艰难的。面对不甚熟悉的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常雲皓也曾有些许畏难情绪,但作为理工科的硕士,动手实践的能力至关重要。他积极地跟师兄师姐学习,一步步摸索实验细节。在系统的学习后,他从开始的不敢接触实验动物,逐渐能准确快速控鼠灌胃、腹腔注射——从生物实验“小白”变成了“熟练工”。他提到,后来的实验中也经历了许多磨砺,但让他始终保持信心的是邢老师对他分析研究问题上的指导和培养,这也是大大提升了常雲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常雲皓在医药健康工程杯研究生论坛作口头汇报

起初,常雲皓希望通过较为经典的湿实验范式探索一种大鲵免疫调节肽的作用机制,但在大量文献调研和邢老师的鼓励指导后,他学习了许多领域内更为创新的研究方法,并融合进了自己的研究中,譬如机器学习、生物信息学以及分子对接等技术。最终他成功以“干湿结合”的方式实现了更高效、更精准地预测和筛选免疫调节肽,这样的实验方式也成功迁移到了其他活性肽挖掘中。

常雲皓顺利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经历了三年的研究生涯,常雲皓不仅在理论上丰富了天然活性肽的功能化路径,也参与了相关的生产实践以及大鲵养殖的生产评价体系构建。这个过程让他逐渐体会到了科研与产业之间最后一公里的挑战,也是他飞速成长的来时路。

山水一程,幸有星光引路人

对于课题探索中的方向转变,他说:

邢老师在课题的创新上给了我很大支持和鼓励,这个过程也锤炼了我对课题思考和设计的创新性,大胆地使用新工具,真正地认识工程性思维在科研当中的一个价值;我想感谢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iBHE为我们搭建了这个开放、交叉、务实的科研平台,以及各位老师在我专业知识、研究方法和工程思维等方面的悉心指导,这是一场能力与心智的深度淬炼。”

对生活永远热爱

我以为我的研究生生活会是实验室、工位、宿舍三点一线的循环,但很快我发现这里其实藏着许多宝藏的角落和有趣的灵魂。”

兼顾学术科研的同时,常雲皓也曾担任院艺术团副团长,他结识了爱好舞蹈、民乐、合唱的小伙伴,也在筹办大型活动的过程中提升了自己的综合素质,他提到,为师生提供丰富校园生活的文艺活动,也是非常有意义的经历。

灵感源于运动。在科研陷入瓶颈时,他会放下焦虑去打球。他发现,一场酣畅淋漓的对局下来之后,反而脑子清明了许多;第二天重新整理思路,实验也更加顺利了。除此以外,他也是一枚“斜杠青年”。在院里的摄影比赛、科普大赛、青年宣讲比赛等,他也有着不错的表现。回忆起参加科普大赛的经历,他发现把自己的领域知识转换成通俗易懂的内容,不仅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也能引发对民生福祉的深远思考。在各种活动中,他遇到了不同专业的同学,深刻地体验到专业交叉带来的思维碰撞,以更多维度体会医药领域的研究。

在科普比赛讲解多肽           访问澳门大学并作为学生代表发言

我也逐渐学会了和自己相处,思考自己热爱什么、擅长什么,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在这里,我不仅受到了科研训练,也得以发现了更加完整的自己。”

对于未来,他充满期待,持续关注功能活性物质的开发与转化领域,理解科研成果如何真正走向产业,回馈社会,服务大众。不局限于专业的边界,勇于跨界尝试拥抱变化,他始终希望成为一个既专业扎实又视野开阔的人,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找到人生更广阔的舞台。

给师弟师妹的寄语

对于学业,把握自己的节奏。多尝试,不要害怕犯错与失败;多请教,不要害怕一时的困顿。每一次实验,每一次汇报,每一次小组讨论,都是让自己进步的过程。

在生活中,希望大家不要忽略自己的身心状态,研究生活可以很卷很忙,运动、摄影、旅行,每一个你热爱的事情,都是你生活的维度,让你成为更加完整、更加有趣的自己。

对于未来,不要急着给自己设限,你可以去深造,去企业,去跨界,不断拓展边界,发现自我。清华教会我们的不是一条固定的路径,而是面对复杂世界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



素材提供|常雲皓

文字整理|蒋雨晴

审核|陈超群、耿洪亚


搜索
您想要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