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HE毕业生 | 张宸:磨砺心态,快乐科研,眺望未知

发布者:iBHE发布时间:2025-07-10浏览次数:16


又一届毕业生从iBHE出发

他们奔赴各自的星辰大海

让我们记录下

那些闪光的成长足迹

独特的专业印记与温暖的师生情谊

聆听毕业生的故事

感受梦想的力量

汲取前行的智慧

这里是属于iBHEer的共同记忆


张宸,2024届化学专业博士毕业生,导师为谭英副教授。在校期间荣获清华大学一等奖学金,获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学术新秀”提名。获评北京市优秀博士毕业生。


对自己,先诚实,再成长

张宸是课题组的第一位博士生,刚入学的他对科研与研究生生活都有些迷茫,面对种种挑战,他做的第一件事是:锻炼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承担责任的担当

研一暑期的一次活动中,我的任务是介绍在场的老师们,那时的我本能地有些怯场,事后有些遗憾。身边的许多老师都是我的榜样,面对陌生的课题我可以有十足的勇气,在其他方面,我也不应退缩。”


张宸作为学生代表在2024健康工程国际前沿科技论坛上发言


张宸在探索自己的课题上一步一个脚印,无论是课题方向、实验细节,还是论文发表,他都迎难而上。在组里,他以真诚而风趣的方式关心师弟师妹们,传授实验经验、主持团建,为师弟师妹们做心理疏导,成为了组里学生们的“知心大师兄”。

张宸说:“成长路上我经历了许多困难,也学会了更多,这一切我无法向任何一个人完整地述说;但现在我可以很自豪地承认,我建立了一个属于自己人生的‘正反馈系统’,并凭借它不断地成长。”


降低内耗,正视目标

 张宸坦言,让自己快乐科研的诀窍来自于他适当的钝感。他并不会让他人的进展干扰心态,也不会过度纠结于自己的失败。在追求目标的道路上,他尽可能专注在目标本身与提升自己的事情上。

入学时,他也曾感受到“同辈压力”,即使在硕转博后摸索自己课题时,他也为无法实现预期结果而苦恼困顿。面对陌生的实验种类和繁复的动物实验,他常常工作到深夜,在一次次失败中获得经验,得到启迪。

我借助iBHE搭建的科研平台,让许多设想从‘0’走向‘1’。科研是条险路,但我不希望走进零和博弈的境地,在前进的过程中,我更加明确了一点:永远相信自己,不要因为自己一时看起来落后了而心生焦虑,平稳、清醒地做好自己。”



我也是“推理博士”

张宸爱好推理,他常利用假期时间写短篇推理小说,这些年,他参与联合创办了以高校推理社团核心成员为班底的“归绎推理”工作室和公众号,前段时间,他所创作的剧本杀《关于Y的奇迹》,玩家已超十万,在硬核推理类剧本中评分位于前列。



我喜欢通过推理向大家传递知识、分享有价值的观点,所以在以往的创作里我希望读者和玩家能感受到正能量,并且从我的科普中了解到一些在清华产出的科研成果。”


保持前进,未来已来

谭英老师不仅是我的科研引路人,也为我点亮了人生的灯塔。在我的博士生涯中,拼搏的时光十分深刻,但人生不止于此,我越来越理解谭老师教会我的那些点点滴滴,未来也会念之于心。”


张宸与谭英老师合照

科研是张宸的人生理想,其他的部分是生活的调味品。在比较迷茫的阶段,他也能够保持不断前进的心态,对于未知,他总告诉自己,迎接挑战,拥抱变化,在机会来临时,不要低估自己,永远对自己“拭目以待”。



给师弟师妹的寄语

如果想追求卓越,请永远保持专注,不要同情自己。如果想追求快乐,谁此时没有房子,就不必建造,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醒来,读书,写长长的信,在林荫路上不停地,徘徊。”



素材提供 张宸

文字整理 蒋雨晴

审核|陈超群、耿洪亚


搜索
您想要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