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届毕业生从iBHE出发
他们奔赴各自的星辰大海
让我们记录下
那些闪光的成长足迹
独特的专业印记与温暖的师生情谊
聆听毕业生的故事
感受梦想的力量
汲取前行的智慧
这里是属于iBHEer的共同记忆
郝睿,2025届电子信息专业硕士,导师为何宏辉副教授。在校期间获得2023年清华大学综合优秀奖学金、2024年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荣获院第十届专业实践二等奖、iBHE第三届“医药健康工程杯”最佳墙报奖;获评2025年清华大学优秀硕士毕业生及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在继承中创新,在交流中进步
本科来自电子信息工程的郝睿,硕士阶段决定转向光学成像与信息提取相关领域,并与生物医学应用深度交融。得益于“光电协同”的学科特性,在导师何宏辉副教授的悉心指导下,他很快适应了新的研究方向,逐步完成知识结构的过渡,并建立起系统的专业认知体系,为后续科研工作的展开打下了坚实基础。在课题研究中,郝睿积极投身于实验室光仪器学设备的搭建与调试工作,以深入了解其系统组成与运行机制。通过亲手完成设备仪器的安装与调整,他加深了对光学成像系统原理的认识,也锻炼了工程动手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郝睿逐步掌握了涉及光学、电子、机械以及计算机等多个领域的科研工具和技能,并在实践过程中发现了一些亟需深入研究的学术问题。
“何老师鼓励我在实践中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师兄师姐们也很热情地分享经验,与同学们的交流和讨论也不断深化了我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拓展了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这样的课题组氛围帮助我少走了许多弯路,也大大提高了实验效率。”
郝睿与何宏辉老师合照
科研不是一帆风顺的。郝睿也曾面对过连续两月出现异常的实验数据,几乎想要放弃。是何老师的一句“科研没有捷径,但坚持自有意义”让他重燃斗志。经过无数次的推倒重来、反复验证,郝睿最终找到了问题根源。
“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清华教会我的不仅是学习方法,更是对真理的敬畏与追求。记得何老师和我说过,‘做科研不是闭门造车,而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这让我在研究中更加注重理解前人的成果和思维方式,在继承中创新、在交流中进步。”
在科研探索过程中,郝睿不仅提升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学会了如何从大量文献中抽丝剥茧,提炼关键信息,并讲好“吸引人”的论文“故事”。这种“做中学”的培养模式,充分地锻炼了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
擎举红旗,躬身实践
在学业之外,郝睿也积极参与学生工作和社会实践,努力发挥青年党员的思想引领作用。作为班级党支部的组织委员,他协助党支书策划组织生活会,推动理论学习走深走实,激发支部成员的使命意识和政治自觉;在担任课题组财务管理专员期间,他协助导师管理实验室项目经费,为实验室同学服务。
郝睿主持班级党支部入党积极分子推优会
郝睿赴四川内江开展寒假社会实践
他两次参与学院组织的寒暑假社会实践,分别前往青海西宁与四川内江,深入基层调研,撰写调研报告,在实践中成长,在集体中传递正能量、带动身边人,向成为一名有理想、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进发。
无体育,不清华
郝睿十分喜欢体育运动,尤其热爱踢足球。他曾作为院足球队前锋,与球队首次夺得深圳大学城足球比赛冠军;代表物医数金联队,在“迎新杯”和“体育文化月”等学院组织的足球比赛中,多次取得前三甲的好成绩。
郝睿(前排右四)随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足球队获深圳大学城足球比赛冠军
“与同学朋友们一起并肩作战,在绿茵场上奔跑驰骋是让我最快乐、最放松的事情之一。”
在未来求学深造的旅程中,郝睿将秉持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践行“行胜于言”的校风,以脚踏实地的态度夯实专业基础,以追求卓越的精神激发创新潜力,在科研探索和家国担当的共振中,成长为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
给师弟师妹的寄语
科研是一场与未知的浪漫共舞,愿学弟学妹们永葆对真理的热忱,坚信积累的力量,尽情享受每一次“柳暗花明”的成就与喜悦。
素材提供|郝睿
文字整理|蒋雨晴
审核|陈超群、耿洪亚